亮点解析(下)《铜官窑·传奇》第三幕 “海难”已去 情未了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数虎图像

第三幕回航途中,史事灾难,即将重现......

在漫长的旅途中,石柯与水手们越发思念远方的故乡。海空被静谧的夜色笼罩,静静躺在暮色里沉睡,微风中浪花轻柔拍打着沙滩,盈盈闪烁的星空映照出白色晶莹的水浪泡沫。水手们在幽美的曲乐中用舞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海面上的灯塔与在浪花下摇曳着的银白色帆船将整个画面渲染的梦幻缥缈,梦中的石柯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思念”传递给千里之外的采莲。


1.jpg


多媒体“绘出”中西交融的抽象梦幻画面

将异域元素融入陶瓷产品是长沙铜官窑的一大特色,敢于创新的铜官窑工匠善于利用多变的装饰技法适应海外市场需求。

这段画面的魔幻艺术感设计,将最抽象的“人心活动”转化成最刺激眼球的视觉画面,是整个剧中最梦幻唯美的桥段,将剧中人物情感活动用“梦境”艺术呈现出来。


2.jpg


这段场景的多媒体艺术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法,大部分采用光调、线条等勾勒梦幻图案,如镜花水月般扑朔迷离。前纱的多媒体设计出白鸽、轻羽、虚无缥缈的光雾等,如同精灵般群鸽带着石柯的梦境飞舞,幻化出阿拉伯飞毯、帆船航行、金字塔、辉煌宫廷等融合“中西交融”的异域风情场景,像变魔术一样将画面“撒”向海空。

前纱后面,石柯站在大型舞美实体道具灯塔上,配合多媒体画面表演,演员动作需要与整个多媒体画面变幻做严格精准的卡点、对位,以及与音乐、灯光配合对接。


d.gif


舞台后纱呈现的粒子船,像是童话世界里的水晶船一样闪闪发亮,营造出清透、寂静、梦幻的景象。前、中、后景的逐层结合,呈现出一个有层次、纵深感的画面,让观众真实感受到苍茫的夜空与浩瀚的海洋。


3.jpg


黑暗的舞台上一束追光灯亮起,观众随着那束光的指引,看到天边的阿拉伯飞毯伴随空灵的音乐缓缓飞来。神奇的魔毯在风中飘逸飞行,带着石柯的梦想与思念,或是带着观众丰富的想象,乘风飞翔在夜空,将多媒体呈现的各国特色画面,带到湘江湖畔的采莲身边,为世界釉下彩的艺术图案提供了重要元素。


5.jpg


■ “阿拉伯飞毯”倒立轨道滑行,杂技演出呈现“逆世界”飞行

这段演出是一项庞大的机械工程,在整个剧场顶端倒挂安装在观众席上空的轨道路径,杂技演员“乘”阿拉伯飞毯飞行在剧场上空。从安装到滑轮匀速滑行,以及飞毯装置、杂技演员倒挂表演,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倒立”的世界中完成,不仅要保证现场技术配合不出现问题,还要呈现震撼可观赏的视觉艺术。整个演出环节的完成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


飞毯要达到“飞”的状态,并不是单一化的滑行,而是模拟飞毯倒挂空中乘风飞行的真实状态。在飞毯形态的设计上,运用无数根立体长方形小钢条排列组装而成,在飞行过程中从毯心到边缘的动态是多元化的,飞毯边缘也“随风”掀起的波浪状,如同在海中游动的蝠鱼翅膀般的飘逸轻盈。


6.jpg


在轨道运行过程中,灯光、多媒体画面、音乐等要根据轨道的稳定性与匀速设置,做到实时配合、卡点对位。杂技演员踩在倒立的飞毯上进行杂技表演,如一只金色耀眼的鸟儿飞翔在童话世界的夜空,飞跃、空翻......,呈现一种时空交错的梦幻效果。多媒体随之而呈现的异域画面随飞毯飞过幻化成金沙,洒落在大千世界。


总导演张建民老师讲道:“逆世界”的呈现多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衬托,观众是感觉不到“逆世界”效果的传递,比如随着演员倒立在飞毯上飞行,多媒体呈现的金字塔、西方哥特式建筑、图腾等画面,使观众真正的感受到时空错位的神奇感。


d1.gif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远在湘江的采莲似乎收到爱人思念的传达,在诗意绵绵的月亮门下妙笔生辉,将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图案融入“釉下彩”的技术。

五彩缤纷的陶瓷图案、诗词飘满整个舞台。曾经风靡世界陶瓷史的长沙铜官窑瓷就如同此刻舞台上这位绚丽多彩、才华横溢、国色天香的湘江妹子,为中国陶瓷在世界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2.gif


古代建筑5洞“月亮门”呈现“釉下多彩”历史技艺

这段场景的大型舞美“月亮门建筑”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分别利用舞台升降系统,将两半“建筑”拼接而成。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月亮门,即代表团圆也代表思念,充满着古人的憧憬与寄托。建筑融合古代大唐华丽风韵,5个月亮门错落有致的开在精巧华美的墙壁上,寓意釉下多彩的工艺层次。采莲与潇湘少女们在月洞门下舞蹈表演,独特的舞蹈服装“粘摆”设计可伴随灯光与多媒体的变化“现场变装”。


多媒体艺术渲染“釉下多彩”技术,让铜官窑陶瓷的“彩衣”脱颖而出。配合舞美“建筑”,舞台上的冰屏、纱幕、以及透过5个月亮门背后的全息投影完美配合,使历史铜官窑瓷器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图案、花纹、诗词、异域符号等一层一层飘出舞台,像满盈溢出的玉盘在空中飘旋,优雅含蓄,轻慢舒卷。


7.jpg


对于输出到异域各国的瓷器,铜官窑工匠将不同地区常使用的鱼纹、椰枣枝、胡人乐舞纹等具有异域文化风格的图案纹饰印在瓷器上,以此获得各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一段延伸陶瓷图画的杂技表演被搬上舞台,多媒体前纱与灯光、音乐共同呈现一段精彩欢乐的“蹬鼓”杂技舞,为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杂技体验。


8.jpg


海上升起了灰蒙蒙的薄雾,如同神秘的黑色影子笼罩着无边的大海,墨色的浓云铺天盖地的挤压下来,像是要一口吞噬掉这叶漂泊的商船。见状,船长紧急高呼:“落帆,起浆......”石柯同全体船员快速进入“备战”状态,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度海难。


d3.gif


疾风骤雨噼里啪啦倾泻而来,如万马奔腾在击鼓连天的战场。滔天巨浪翻滚着涌起,发出天崩地裂的嘶吼声,船体被左右上下颠簸弹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利剑般的闪电,一场无力阻挡的灾难就这样降临。

雨越下越大,浪越翻越高,被颠下船的水手悬吊在船身半空,经同伴救回船舱,全体船员们在生死一线关头,依然坚持与“死神”抗争。最终这艘满载着大唐陶瓷与异域产品的商船,随着巨大海洋旋涡而沉没。


d4.gif


当船体沉入大海的一瞬间,上面的狂风暴雨似乎瞬间平静了,支离破碎的船身夹板在海中横飞,陶罐旋转下沉,水手们努力向上挣扎,却难以扭转乾坤。幽暗的海洋底部,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剧情开始的那支躺在海底一千多年的沉船,首尾呼应的画面,更加令人悲痛,惋惜。


10.jpg


舞台机械装置与舞美、多媒体共同还原真实“海难”场景这段演出中用到了第一幕中介绍的大型舞台机械装置与舞美可上下、左右摇摆,可360度旋转的1:1大小的“黑石号”帆船。“海难”整体场景是通过前纱和后纱的多层次渲染的自然灾难画面,与前后纱中间的舞美实体船三道景共同配合,呈现画面的纵深感与真实感。


11.jpg


全剧中难度最高的“三维海水”制作是如何实现的?

整个“海难”片段的演出长达5分23秒。这段的多媒体海水画面是整个剧中最复杂、难度最高、耗时最长的一段三维制作。从技术上讲,5分多的视频在舞台表演中是不能切镜、不能剪辑、不能拼接的,而是连续呈现,必须从一开始就从头到尾不间断制作渲染。


从灾难来临前一个相对平静的海面到下起小雨、起风、起浪,再到风雨逐渐加剧,海浪越来越大,以及交织出现的闪电,慢慢的整个舞台被巨浪波澜充斥,到最后海洋出现巨大的旋涡将船卷入大海,整个过程是有一个真实的,符合自然逻辑的动态变化,包括每一个浪花,雨点,水珠等细节部分都是连贯起来,一气呵成。


12.jpg


单独这个镜头的制作和渲染,整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将动态画面的三维制作出来,再通过参数计算将其生成可视的图像素材。一秒图像大约需要24帧,每秒制作需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且这个三维制作包括很多层面,比如海水的基础层、雨水层、闪电层、海面的水雾层、浪花运动层、浪花飞起的泡沫层,以及舞美船体摇摆与海水互动的大小浪花层等,整个三维制作是将很多层面叠加在一起,完美的融合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中,才形成这样一个真实的狂风暴雨交加的“海难”画面。


最后舞台出现巨大的漩涡,机械船随旋涡沉下去,此时多媒体画面上升,给观众一种5D体验感是随着沉船往下,落入海底的感觉,多媒体呈现沉入海中的船、破裂的夹板、挣扎的船员、船上物品在水中飘落等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随船沉落海底”的体验。同时观众席VIP位置的上空,一艘大型沉船从天下落,配合现场的氛围,看着破裂的沉船“遗物”,给观众一种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沧桑的心境。


d5.gif

高空杂技配合渲染惊险刺激的“坠海”视效

随剧情越来越紧张,“大海”上空4名高空杂技演员随着海浪高低起伏进行精彩刺激的杂技表演,配合现场气氛,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面对“海难”心理上的压力感。其中“船员坠海”被拉上船呈现杂技演绎中一个“锁扣”的技巧,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这段表演用冷调光整体渲染风雨交加的“海难”氛围,随着剧情进展,灯光频闪的设计来烘托“闪电雷鸣”效果,同时也清晰的勾勒出机械船与船上演员的表演。整个“海难”片段的演绎,是灯光、音响、杂技表演、舞美机械、多媒体等的整体配合,让观众从视觉、听觉等多项感官身临其境的“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难情节。


d6.gif


灾难已去,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朝阳升起,映照着水彩般温婉动人的石渚湖畔。失去至爱的女子要怎样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晨曦下,湖光碧透,轻舟泛波,花雨纷飞,采莲痛不欲生,痴痴等待着恋人归来,昔日的欢唱回荡耳畔,却再也不见石柯的身影,泪水洒湘江,只盼君归来。


13.jpg


夜色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湘江,一弯银勾浅月挂在天空,像碎金一样撒满夜空的星辰闪烁,不识人间愁滋味。星星像萤火虫一样飘然飞舞,石柯出现在眼前,采莲望而却步,颤抖的双手怎敢触碰,只怕美梦破碎,可清晰的石柯就在自己眼前,终于含泪相拥,却化成一堆泡影消散在茫茫夜空,想抓却抓不住,想留却只是一场空,反反复复,直到一颗流星划破天际,才知道,他再也回不到自己身边了......。


15.jpg


斗转星移,时光变幻,那名每日伫立望夫归来的女子,日久化而为石,名曰“望夫石”。也许在不同的时空,相爱的人已经相聚,不离不弃!


14.jpg


多媒体呈现“石渚湖畔”视觉纵深感

湘江湖畔的情景由前、中、后呈现、前纱投影出岸边的青石绿苔,花草树木,中景演员投入情感的演绎,后纱呈现一碧万里湖泊与金灿灿的朝阳。纵深呈现“世外桃源”般的湘江风景,同时也与人物悲痛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感官冲击力更强。


■ 3D立体复原虚拟人物,舞台“真假人互动”

在采莲与虚拟石柯“真假人互动”画面,现场观众对虚拟影像充满好奇,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石柯”化为泡影,还以为是真人呢。舞台上酷似“真人”的虚拟石柯,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对真人进行3D立体复原,投影到舞台前纱上,与前纱后面的演员做真实的表演互动。


d7.gif

d8.gif


前期演员在棚内进行拍摄,后期再对拍摄人物进行蓝屏抠像,合成制作。拍摄时的灯光色彩、明暗、角度等高度模拟正式演出时的舞台环境,包括与采莲的互动角度、灯光渲染等做高度配合,保证演出时虚拟人物与舞台演员达到完美匹配。最难的是,对虚拟影像在舞台上所呈现的动作、表情,甚至细腻到发丝、衣角等做精度捕捉,再与剧情情景、采莲的情感表达、微妙情绪、人物心理与肢体动作的零误差相融,以及配合多媒体画面、音乐等演出内容做的精准卡点对位,经过反复严谨的计算、制作与调试,让观众看到真实、协调的人物互动表演。


爱情如同一场海啸,铺天盖地,所有的悲欢离合,终会随着大幕落下。全场灯光亮起,演职人员依次谢幕,华筵散场,掌声响起,精彩剧情与震撼视觉画面还在脑海里“播放”着。再看向舞台,金灿灿的灯光与华丽的唐朝服饰,再次回归大唐,映照一个辉煌的大唐盛世!


16.jpg


很多观众表示,这部剧即使看了很多遍,但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由数虎图像整案制作的《铜官窑·传奇》,其定位是一部旅游演艺秀,在给创作团队带来很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带来更多新的挑战。除了尝试创新舞台新技术的运用,也要保证整部剧的沉稳。整部剧演绎很复杂,有杂技、舞蹈、大型机械、大型舞美、声光电、多媒体等,难得是这些丰富的艺术元素能天意无缝的融合在一起,演出有大开大合,有躁有沉,但艺术团队还是完美的将这些不同的视觉风格与节奏的场景相融合,呈现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上一篇:亮点解析(中)《铜官窑·传奇》第二幕 在舞台环游“海上陶瓷之路”  
下一篇:2019央视《中秋大会》 我们一起过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