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进入了后奥运文化时代,而南京青奥会的举办,续写了中国视觉创意新篇章。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唯美震撼的投影影像、清晰生动的虚拟影像及创意舞台表演相结合,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态度。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现场
南京青奥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承办的第二大国际性文体盛会,但在节俭办赛的前提下,预算投入仅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约十分之一,却以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质量舞台视觉表现震撼了世界,正如青奥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导演的那句话:“如果不够精彩,那么再节俭也是浪费”。经过6年的发展,南京青奥会上的精彩视觉创意,也彰显出中国视觉创意行业的跨越式进步。然而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不同,颠覆了什么?又继承了什么?让我们细细来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数字“卷轴”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憧憬未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回顾历史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主题是“点亮未来”,这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悠远而浪漫的中国历史有很大不同。陈维亚表示,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打开一扇绚丽画卷,那么青奥会就是引领全世界青年看未来,这个理念贯穿开幕式始终,始终向前看,向未来看。
青奥会开幕式围绕着青春与未来,所以,除了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精彩的点燃圣火环节外,还采用古代观测天象的浑天仪与紫金山天文望远镜相结合,分别置于舞台两端,两者遥相呼应,让舞台表现更加丰满与多元,寓意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展现全世界青年共同开创未来的美好期许。
地面数字投影
南京青奥会用高科技手段取代“人海战术”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位于场中央缓缓打开的数字“卷轴”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中国悠远流畅的历史文化在“卷轴”中徐徐展开,不断变幻的精美视觉景象,结合鸟巢“碗口”环绕屏幕影像,带给全世界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而南京青奥会开幕式舍弃传统LED屏,转而采用大面积地面投影与灯光特效,将地面变成一个天然的巨型“屏幕”,青花瓷、海陆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等极具中国文化与南京特色的影像陆续展现,大规模的视觉画面铺满整个体育场地面,其视觉效果比LED屏更加震撼,强大感染力点燃了每位现场观众的热情。
青花瓷与演员互动,立体视效显著
身着云锦服饰的演员在影像映衬下展现清淡之美
在每一个表演环节,精美绝伦的影像都与为数不多的群舞演员相结合,以人辅影,以影衬人,形成一个绚烂的梦境,这比北京奥运会上的“人海”表演更有韵味。陈维亚表示,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令寥寥数百的舞蹈演员“散发出来的表现力超过2000人的效果”。 6年后的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用事实证明,在舞台表演中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替代不必要的人力浪费,用数字影像营造更具感染力的氛围,将是中国大型文体演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特技表演结合灯光特效,呈现不同景象
南京青奥会首次大规模应用虚拟技术 创奥运史新看点
虚拟技术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的运用,开创了奥运史上的第一次,这也是北京奥运会上所没有的。浩瀚的星空宇宙、旋转而上的五色音符、奔跑的巨型人等虚拟影像,使表演空间延伸到体育场上空,更延伸向场外观看直播的数亿观众。美轮美奂的虚拟画面,为整场演出增添了丝丝绚丽与浪漫,让电视观众看到更美丽炫目的舞台景象,体验到比现场观众更多的视觉享受。
利用虚拟技术呈现浩瀚宇宙景象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高大上”的多媒体投影系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没有采用投影作为表现形式,而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LED技术呈现数字“卷轴”,145.5米地幕、492米鸟巢顶部碗边环幕及3D数字特效的运用,创造了当时诸多之最。没有采用LED技术的南京青奥会却创造了多媒体投影系统之最,112台专业高流明投影设备,分别采用2.8-4.5、4.5-7.5两种镜头,使整体投射区域达到 130Mx78M约10140平方米,为开幕式炫彩梦幻视觉空间的营造提供了技术保证。
五色音符向上漂浮的立体视效
在以往的大型文体活动上,LED上的数字舞美影像是主角,而在南京青奥会上,以地面为介质的数字投影成为整场演唱会的“脊柱”。将舞台表演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创造了大型文体演出的新模式,引领中国舞台艺术取得辉煌成绩。